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2016年修订稿)

发布时间: 2017-03-14 浏览次数: 126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200)
 
一、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素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包含: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2、扎实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应用开发,以及独立担负本学科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学科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国际化视野、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培养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主要处理信息的内容表示、识别、分类、聚类、检索及挖掘等问题,涉及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等研究领域。
2、移动与分布式计算
     主要研究动态网络系统中移动计算的关键技术:组件迁移和可靠通信机制、动态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利用以及自适应的计算负载动态映射策略。
3、教育测量与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教育数据挖掘、现代测量理论(如项目反应理论)、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认知诊断评估、大型测评软件等领域,培养熟炼掌握和运用教育测量与信息处理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
4、图像处理及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图像处理和虚拟现实,涉及系统仿真、图像处理、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普适计算、模式识别、Petri网等领域。
5、软件形式化与可信计算

      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软件可信和环境可信的失效、度量和演化的基本规律,建立可信软件及其环境构造与验证、演化与控制的方法和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基于构件、软件复用、大数据分析、模型驱动软件开发等方法和技术的可信软件开发及维护工具、运行支撑平台及其环境,并在典型的嵌入式软件和基于网络的大型应用软件中进行验证和示范。

具体详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2016年修订稿).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