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提升师生的科研学术水平,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自6月份起开展“博识启智”学术月活动。
6月5日上午,学术月活动第一讲邀请到了美国Butler University计算机系陈志宏教授作题为“Recent progress on various cycle problems on claw-free graphs”的学术讲座。陈志宏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师生们介绍了近年来在关于无爪图中Hamilton圈,长圈和圈因子问题的进展情况。讲座结束后,他与计算机学院师生就图论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参会师生们纷纷表示对图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

6月6日下午,学术月活动第二讲邀请到了日本Kansai University周晓康教授以线上方式(腾讯会议)作题为“Personal Big Data Analytics in Cyber-Social Computing”的学术讲座。周晓康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信息-社会计算中的个人大数据分析及建模方法,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聚类和个人信息数据整合方法,为学院师生在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启发。


6月7日晚上,学术月活动第三讲邀请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王立志教授以线上方式(腾讯会议)作题为“编码感知计算光谱成像研究进展”的学术讲座。王立志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在编码感知计算光谱成像的物理模型和重构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1)依据计算光谱成像的系统组成,分析光信息传递的物理规律,建立基于物理机理的系统前向模型;(2)分析计算光谱成像重构算法的基本模型,依据深度展开的计算重构思想,将准确的物理模型与先进的图像先验相结合,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计算光谱摄像。


“博识启智”学术月活动是一次学术与国际合作的精彩交汇,不仅开拓了与会师生们的科研视野,丰富了学院的学术氛围,也深度强化了学院与国际高层次人才之间的学术联系,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图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专家简介:
陈志宏教授,美国Butler University终身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和硕士,美国维恩州立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从1993到现在一直在Butler University计算机系工作。曾任Butler University计算机系主任:在计算机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组合及其应用研究院院士(Fellow, Institute of Combinatorics and its Applications),主持多项美国国家科研基金,发表论文60余篇。
周晓康教授,现任日本滋贺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2012至2015年,于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学术院任研究助手(Research Associate)。2017年起,于日本理化研究所革新知能综合研究中心(AIP)兼职任客员研究员。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和社会人类信息学,主要关注大数据、机器学习、行为认知、普适计算智能和安全等方面。发表学术期刊/会议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10余篇 (中科院1区,IEEE/ACM Trans 70余篇),包括THMS, TLT, TCSS, TETC, IoTJ, TSC, TBD, TII, TCBB, TNSE, TVT, TOMM, T-ITS, TIA, TOSN, JSAC, WCM, TOIT, TASE, TCE, TIV, TNNLS等。入选2023斯坦福大学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性奖励与荣誉,包括2023和2020 IEEE SMC Society Andrew P. Sage Best Transactions Paper Award、2023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TC-II Best Paper等。近年来,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如Computer Communications, TCE, Applied Energy, JSA, IoTJ, TOSN, TCBB, BAE, IEM, INF, BDR, CAEE, WWW, Ad Hoc Networks, MTAP, JPDC, FGCS等担任客座编委,副编委等职,并于多个IEEE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
王立志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准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摄像与图像处理,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创新”装备预研。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IEEE TIP编委。荣获CCF A类会议ACM MM 2022最佳论文提名奖、中国电子学会2018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EEE VCIP 2016最佳论文奖。